一个有着博士头衔、曾经在1980年代知识界非常活跃的当下地产界顶级富豪,提出了中国企业家著名的“原罪”理论,这个理论的意思是中国企业家在最初创业和发迹过程中,几乎都采取了与当时法律、道德有抵触的行为,就是拿到今天,这些行为也是不光彩的。这些行为我们可以称之为罪。中国企业诞生于罪、发源自罪。
能有这样的自我剖析、认罪意识,在道德上是非常坦白和值得赞赏的,关键的是,这表明中国企业家具有了类似基督信徒的“原罪”的意识。在基督教中,原罪(originalsin)来自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偷吃了能分辨善恶的智慧树上果子,偷吃事件本身不是原罪,违背上帝旨意、与上帝悖离才是原罪的本质。而原罪也成为人类所有罪性和罪行的来源。《圣经》认为:原罪是由于一人犯了罪,而使整个人类都带上了罪性,如果不认信耶稣基督,这种罪性就永恒地附着在人身上。
遗憾的是,当冯仑先生反思到“原罪”之后,没有进一步的提出“赎罪”的思想,也就是企业家要用自己的信心和行动来悔改自己的原罪和日常的罪行。没有悔改和忏悔的具体行动,就算意识到了原罪,对减免自己的罪也没有一点用处。冯仑先生也只是认为在当初有罪,但到后来和现在就没有罪了,所以也就不用悔改。实际上原罪之所以成为原罪,就在于它是其后所有罪的根源,原罪这个根源渗透、流传到后来所有的行为当中,使这些行为无不沾染上了罪。
冯仑先生“原罪”理论的逻辑发展应该是:既然企业家有了原罪,那么今天都还带有罪性,而企业家今天的使命就是不断地赎罪,用行为和信心洗清自己身上的各种罪。这样一种使命意识和职业信仰认识,当代中国企业家们是很难认同的,他们可能对“原罪”理论比较认同,但对“赎罪”的使命意识是闻所未闻、不甘苟同的。而这种视“赎罪”为企业家经营的终极目的、视“赎罪”为企业家个人的职业信仰,恰恰是美国基督教新教企业家的职业信仰。
所幸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家担当社会责任和“赎罪”的行为开始浮出水面。最近,《南方周末》推出了一个中国内地人物创富榜,此榜评价指标向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观以及对财富和财富人物的新判断标准。其中的四项分类指标是:个人资产(占30%权重)、社会责任(纳税、捐赠、提供就业机会数,占40%权重),企业文明(含守法经营、尊重和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两项,占20%权重)、公众形象(占10%权重)。此次入榜人物共计80人,全部为中国内地民营企业家。另外,除了一个综合性主榜外,还有四大子榜,分别为:“诚信纳税榜”、“慈善捐赠榜”、“关爱员工榜”和“公众形象榜”。
此榜没有把个人资本作为唯一标准,而是将社会责任、企业文明、公众形象也作为评价标准,一些个人财富并不最多但乐善好捐、善待员工、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的企业家因此排在前面。此榜呼吁中国企业:“对本土的各项改革事业、发展大计、公益事业不能不有所思考和建言;。。。。。。对所在国的公共事业有所认知和关怀;对人类的共同福祉,中国企业更要有担当的情怀和勇气。”此榜理念与美国新教企业家们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新教企业家们将自己的经济行为神圣化,并将担当社会责任、回馈财富给社会作为企业家向上帝“赎罪”的宗教行为。最近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天职——美国员工创业精神培训读本》,把美国企业界普遍提倡的这种新教精神总结为“拚命地挣钱,拚命地省钱,拚命地捐钱”,书中指出:拼命地挣钱,就是以赚取财富为天职,以此作为上帝选民的证据;拼命地省钱,是节制、禁欲的理性资本主义精神,这是财富扩张、不断扩大再生产的根本条件。而拚命地捐钱就是挣了钱以后回馈社会,扶助公益事业,担当社会责任,从而实现财富拥有者的精神与信仰价值。捐钱是企业家洁净自身“原罪”,对人类共同体和伟大的造物主的表现爱的根本方式。这种方式,使企业家及其财富具有了正面的、永恒的意义。
新教企业家们还认为:企业家要认信自己是上帝财富的管家,使财富增值,使产业扩大,以便主人再来时获得主人的悦纳,这是企业家的基本“天职”;企业家要通过将财富回馈社会、用财富表达对人类无私的爱、用财富担当社会责任来“赎罪”、来洁净自己并被上帝称义;只有“积财宝在天上”的举动,才能合乎基督徒的本分,才能在未来的天国与神永在一起,这是企业家的终极“天职”。
《天职》一书的这段文字发人深省:
“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问他道:‘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在这段故事中,耶稣实际上并非叫这个有钱人立刻变卖一切,而是在试探这个人,看他到底将永生与财产看得孰轻孰重。在耶稣看来,只有“积财宝在天上”才能承受永生,天在这里指的并不是天空的天,而是指那些带来永恒意义的事物。用财富表达对他人和人类社会无私的爱、用财富担当社会责任、将财富回馈社会、对共同体成员做出财富的无私奉献,实际上都是积财宝在天上的举动。
如此的举动表明财富尽到了它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也达成了财富应该具有的意义。“积财宝于天上”,才能最终找到赚取财富的终极目的、找到经营产业的最终目的,才能将市场经济中的人与永恒的意义联系起来。而那个最终舍不得自己财产、不想做任何奉献的青年财主,是注定不能扩大产业、不能承受永生了。”真诚赎回原罪、追寻永恒意义、履行财富管家的天职,已成为先进企业家的职业信仰,让我们最后以全球最大的富豪、也是拥有最大慈善基金会的比尔·盖茨的话作为结尾:
“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好的方式来使用它。。。。。。最终我会把我所有的财富都投入到基金会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