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倡导:为国民健康加一杯奶
―写在世界牛奶日

6月1日,是世界牛奶日。从这一天开始,伊利集团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联合推出“伊利牛奶营养健康周”活动,意在向公众传达科学引用乳制品的知识,倡导健康优质生活。

素以茶文化著称的中国人养成喝牛奶的习惯也不过10几年。从少数人的奢侈到走入大众生活、从喝不惯到离不开,牛奶以它洁白醇厚的品质见证了中国人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变迁,一部牛奶史就是一部中国人的生活史,国人健康里有牛奶一份默默无闻地呵护。

数字里的营养差距

2000年12月30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300多名营养、保健、食品专家发出呼吁:“为国民强壮加杯牛奶”。2001年全国开展营养日活动,主题是“喝牛奶,促健康”,口号是“天天喝奶,终身受益,代代健康,民族兴旺”。

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对此深有感触:牛奶自古被誉为“最接近完善的食品”,从牛奶中可以获得生物学价值很高的优质蛋白,其蛋白质中包含有维持人类生命的促进生长的全部必需氨基酸,且比例合适。
牛奶含有短链脂肪酸,熔点低于体温,易于消化,胆固醇大大低于其它动物性食品。成年人日饮一升牛奶可满足钙、磷和核黄酸的全部,蛋白质的50%,维生素A、C和硫胺素的1/3。

正因为牛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颇受世人欢迎,世界人均消费牛奶100千克。医学和营养专家宣称,欧美国家人们从食物中获得的钙质有50%-70%来自奶制品。

但由于受传统的饮食结构的影响,中国人对这样完善的食品尚认识不足,一年消耗量只有8.4千克,特别是农村人均每天消费量还没有一支眼药水多,比发达的欧美国家年均水平的300千克-400千克少几十倍,比经济水平与我们相当的印度80多千克也少10多倍。调查表明,我国儿童在一岁前发育情况与国外儿童没有明显差异,但一岁后的生长速度与国外儿童相比减慢,到青春期就更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饮用牛奶太少。

有些人不愿意接受乳制品,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受生活习惯的影响,二是经济实力不够,三是身体条件不允许,如有些人有乳糖不耐症,对牛奶中的过敏物质会发生反应。

在肉蛋奶的消费比例中,发达国家肉、蛋、奶的比例是0.4:0.06:1,乳制品消费比例最高;我国的比例是6.7:2.8:1,乳制品消费比例最低。与世界先进国家比较,我国鲜奶产量仅为美国的15%,人均占有奶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为发达国家的1/37。

据中国奶业协会统计,我国现有乳品生产企业近1500家,年产量达800万吨,但其中90%属小型企业,日产量低于100吨。目前我国市场上,“伊利”、“光明”等品牌销量最大。





伊利集团董事长
郑俊怀
个人简历